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   新闻资讯 >>景区动态 >>

鸡公山史略(一)

来源:鸡公山风景区  发布时间:2020-06-04  浏览 1764 次

鸡公山地处“义阳三关”(九里关、武胜关、平靖关)之间,南襟全楚,北屏中原,地当南北要冲,自古南北争衡,战事频繁。中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就在鸡公山脚下。“三关”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中州索钥,楚豫咽喉”之称。由于武胜关紧靠鸡公山,清代进士郭鉴庚曾把武胜关称作鸡头关。几千年来,在这一带进行过难以数计的决战,无数壮士在此残酷拼搏,血染沙场。当地劳动人民颠沛流离,饱受战争之苦。明代文学家何景明有诗曰:“楚关申戎郁茫茫,野草春沙更断肠。山头僧住何年寨,山下人耕古战场。”


鸡公山史略(一)

争关夺寨,战事频繁

相传,黄帝和蚩尤曾在这一带争斗,距今已有4600多年。春秋战国以来,鸡公山地区有史记载的重要战斗就有60多次。

黄帝轩辕氏图

蚩尤像

春秋时期,武胜关属楚。公元前506年,楚衰吴强。“三关”是楚国的边塞,吴王阖闾拜名将孙武为大将,伍子胥、伯豁为副将,亲率大军攻楚,一举夺取了“三关”,乘胜追击,逼近汉水,最后占领了楚国郢都(今湖北江陵县北),楚国丢“三关”而失天下。公元前280年,秦昭王攻楚,楚凭借“三关”之险,挡住秦军,得以重建鄀都(今湖北宜城东南)。

南北朝时期,梁魏争夺"三关”,互不相让。公元503年9月,魏夺三关,占领义阳。公元508年10月,梁策动“三关”守将降梁。公元509年元月,魏重攻义阳,再夺“三关”。魏将元英亲自领兵攻打武胜关,争夺激烈,战斗持续6天,最后获胜。


义阳三关

义阳“三关" ,还记载着众多英雄豪杰的业绩。公元876年至880年,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及黄巢部,曾两次过“三关”取义阳。南宋抗金英雄岳飞(公元1103 ~ 1142年)在公元1134年5月攻占义阳“三关”,派大将牛皋镇守,而后一举收复失地十余个州府,把金兵赶到黄河沿岸。鸡公山响水塘,有岳王庙遗址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作战失利,逃到鸡公山下,人困马乏,曾在山南沟中屯兵休整,留有拴马桩遗迹。公元1643年,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过“三关”取义阳,迫使明将左良玉撤兵逃命。鸡公山风景区内有李自成义军插旗的“旗杆石”和指挥阅兵的“将军石”。1853 年7月22日,湖广总督张充基闻捻军取道攻信阳之讯,即令湖北藩同、唐树义率兵1700余人,驻武胜关、平靖关防堵。1861 年7月,太平天国起义军一路破“三关”进至浉河南岸,准备攻取义阳,因河水暴涨,无法渡河,挥师东去,转战安徽。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张吉光与清兵顽强奋战,英勇就义的事迹,至今被传为美谈。1864 年4月,捻军10余万人辗转豫鄂边界,据"三关”作为进退的通道。历来的兵家名将,无一不视“ 三关”为命脉。日本侵略军占中原,攻武汉,直取信阳,派重兵把守“三关”。

百年前鸡公山图片



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“三关”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,为民族解放战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
1946年6月,蒋介石借和平谈判名义, 以停战协定为幌子,积极准备内战,调集了30余万兵力,对共产党领导的中原部队6万人实施包围。中原部队完成牵制任务后,于6月29日夜由大悟县宣化店出发,经鸡公山大东沟、李家寨、柳林一线,顺利通过平汉铁路。中原部队以突围为起点,拉开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。


鸡公山 布景油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