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   人文鸡公山 >>文史专栏 >>

《雾赋》

来源:鸡公山风景区  发布时间:2021-08-31  浏览 3793 次

世有雾焉,如烟如凝,如丝而碎,如棉而散,如粉而湿,如云而浸。嗅之寡味,似苦似咸似甜;闻之无声,飘然而至目前;睹之无形,悠然倩影翩翩;触之无物,身过而水痕斑斑。与云最亲,难分难解难辨;与风最密,或左或右或前;无孔不入,叶隙林间皆在;润物无声,百草千花时鲜。风籍雾足,瞬息跨越万壑;雾凭风势,倾刻弥漫千山。人仰雾山,迢迢茫茫如天;人处雾中,御风踏云如仙。远山朦胧,依稀梦中慈颜;近树轻摇,故人逡巡不前。此雾可嗅可观可赏矣。亦可思乎?盖彷徨歧途,谁悲失路之客;上下壅蔽,何人可效肝胆?然红日升腾,去意迟而步缓;晴空万里,形神消而迹敛。不亦乐乎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李铁城:笔名李若素。河南省新密人。1936年出生,1954年支援东北到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(昂昂溪第七中学)当教师,1979年回到郑州。曾任《莽原》杂志社编辑、《乡镇企业报》主编、《河南文化志》主编。1995年出版《新道德经》,2005年出版《李铁城诗词选》,《李铁城书画集》,2001年《祭炎帝文》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。现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。

著作成就:

经世之作——《新道德经》:该书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、民族、宗教、信仰的分野,探索人类生存中的一般法则。它既吸收了儒家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途径,又注入了时代的崭新内容,是当代人新的管理理念、人生指南式的百科全书。

对华夏文化的巨大贡献——碑碣艺术:先生的碑碣创作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,可以说是在又一领域为东方文明华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,作出的重大贡献。

用书法绘画表达人生感悟哲学思想:先生的书法艺术,集先生的一生学养,各家之长,既有晋唐之源,颜柳之宗,又有自己的创新,形成独特风格。他对自己的书法要求甚严:不求类人,只求像己;不求比猫画虎,只求抒真性情。

诗词歌赋意蕴深远品格高古:先生一生坎坷蹉跎,命运多舛,但依然志存高远。他的诗辞歌赋,主题韵调是一个被逐放者屈原式的心魂录,也是贝多芬式的伸志畅怀的命运交响曲,彰显其特立独行,或忧患国家,或愤世嫉俗,或冰雪自守的情操。

戏曲辞章高屋建瓴富有创新:李铁城先生曾发表大量戏曲诗词和戏曲评论文章,近年又撰写了《陈素真传》。在戏曲理论方面,他发表的《戏曲意境论》、《戏曲品格论》、《戏曲风格论》,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把中国戏曲分为二十中品格,即“二十四戏品”说,多有创见。

人物评价:

年逾八旬的铁城先生阅历丰富,涉猎广泛,根基深厚,是集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的思想家、学者、碑文家、诗人、书画家,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。他性情直率坦荡豁达,为人正派傲骨凛然,对友热情至诚至真,生活简朴,家中除书籍外别无长物。无论是先生的文章辞赋,还是书法绘画,无不蕴涵着哲学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字修养,透出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挚爱与思辨,引人深思。

世有雾焉,如烟如凝,如丝而碎,如棉而散,如粉而湿,如云而浸。嗅之寡味,似苦似咸似甜;闻之无声,飘然而至目前;睹之无形,悠然倩影翩翩;触之无物,身过而水痕斑斑。与云最亲,难分难解难辨;与风最密,或左或右或前;无孔不入,叶隙林间皆在;润物无声,百草千花时鲜。风籍雾足,瞬息跨越万壑;雾凭风势,倾刻弥漫千山。人仰雾山,迢迢茫茫如天;人处雾中,御风踏云如仙。远山朦胧,依稀梦中慈颜;近树轻摇,故人逡巡不前。此雾可嗅可观可赏矣。亦可思乎?盖彷徨歧途,谁悲失路之客;上下壅蔽,何人可效肝胆?然红日升腾,去意迟而步缓;晴空万里,形神消而迹敛。不亦乐乎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李铁城:笔名李若素。河南省新密人。1936年出生,1954年支援东北到齐齐哈尔市第十一中学(昂昂溪第七中学)当教师,1979年回到郑州。曾任《莽原》杂志社编辑、《乡镇企业报》主编、《河南文化志》主编。1995年出版《新道德经》,2005年出版《李铁城诗词选》,《李铁城书画集》,2001年《祭炎帝文》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。现任河南省文史馆馆员。

著作成就:

经世之作——《新道德经》:该书超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、民族、宗教、信仰的分野,探索人类生存中的一般法则。它既吸收了儒家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途径,又注入了时代的崭新内容,是当代人新的管理理念、人生指南式的百科全书。

对华夏文化的巨大贡献——碑碣艺术:先生的碑碣创作集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,可以说是在又一领域为东方文明华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,作出的重大贡献。

用书法绘画表达人生感悟哲学思想:先生的书法艺术,集先生的一生学养,各家之长,既有晋唐之源,颜柳之宗,又有自己的创新,形成独特风格。他对自己的书法要求甚严:不求类人,只求像己;不求比猫画虎,只求抒真性情。

诗词歌赋意蕴深远品格高古:先生一生坎坷蹉跎,命运多舛,但依然志存高远。他的诗辞歌赋,主题韵调是一个被逐放者屈原式的心魂录,也是贝多芬式的伸志畅怀的命运交响曲,彰显其特立独行,或忧患国家,或愤世嫉俗,或冰雪自守的情操。

戏曲辞章高屋建瓴富有创新:李铁城先生曾发表大量戏曲诗词和戏曲评论文章,近年又撰写了《陈素真传》。在戏曲理论方面,他发表的《戏曲意境论》、《戏曲品格论》、《戏曲风格论》,在中国戏曲史上首次把中国戏曲分为二十中品格,即二十四戏品说,多有创见。

人物评价:

年逾八旬的铁城先生阅历丰富,涉猎广泛,根基深厚,是集文史哲诗书画于一身的思想家、学者、碑文家、诗人、书画家,为河南省文史馆馆员。他性情直率坦荡豁达,为人正派傲骨凛然,对友热情至诚至真,生活简朴,家中除书籍外别无长物。无论是先生的文章辞赋,还是书法绘画,无不蕴涵着哲学的睿智和深厚的文字修养,透出对生命对社会对自然的挚爱与思辨,引人深思。